欢迎莅临南京市中央路小学

尽显种子魅力 让生命更丰润

  • 发布时间:2019-03-29 08:35
  • 发布人:哈丽
  • 作者:哈丽
  • 浏览量:2320

每一粒种子,都是在沐浴阳光雨露的滋润中孕育着自己的果实每一位教师,都是在享受美妙多彩的教学活动丰润着自己的教育生涯。 ——题记——
3月27日下午,中央路小学五楼报告厅迎来了“山顶的拥抱:教师阅读写作分享会”2019第一期教科研沙龙研讨活动。在活动中精彩纷呈,大家沉浸在快乐的教科研气氛之中,位老师不负众望,充分展示自我风采的同时,也用鲜活的阅读写作经历诠释了央小种子课程的理念。
—— 单纯童心 平淡是真——
张国玉老师读丰子恺先生的《活着本来单纯》,简单平淡的生活,活出一份令人向往的淳朴雅趣。散文里带着纯与真,读来时又倍感亲切,又带着一点人生哲思,韵味无穷。
张老师对比阅读书中的四篇文章,咀嚼丰子恺的文字,也是如他的画一般,朴实趣致,简单中别有韵味。《渐》《吃瓜子》《塘栖》《爱与同情》,发现丰子恺先生怡然自得、宠辱不惊的心性,仿佛回归到人生最初的纯与真,在这里从寻常事物中发现最有趣味的人生哲学。
一篇《渐》张老师读出了大自然有个“渐”的神秘原则,萌芽的春渐渐变成绿荫的夏,凋零的秋渐渐变成枯寂的冬。人也是如此,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了野心家,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极少有人能不为“渐”所着迷,不为造物所欺。
从丰子恺先生那里,学到了朴素朴素的文章,朴素的道理。丰子恺拥有一个与人无争、无所不爱、一颗纯洁无诟的孩子的心
                              ——嬉笑怒骂间 轻松读历史——
徐静老师阅读历史著作《中国人史纲》,从柏杨作品的语言风格、内容情节等方面分享阅读体会。
作家语言很吸引人,在描述帝王昏庸无能时往往用日常骂架的风格,什么糊涂蛋,像一群无头脑的野猪冲向悬崖,最终为自己的王朝补了最后一刀,这种语言风格,幽默地挖讽嘲弄,让人轻松读一部历史书,一点不累人。
内容上作者完全按照时间顺序来写,打开书,历史上的一幕幕就会像放电影一样慢慢重现。叙述历史不像教科书一般对历史做概要的叙述,故事让亲见了古人,觉得历史亲近可爱,人物憨态可掬叙述可谓别具一格让历史丰满,作家将同时期中国和西方世界的大事件相比较,西方政治文明突破性地发展起来科技之光兴起,中西方的发展遂于此分道扬镳,并终于导致十九世纪以后中国社会的不堪收拾别具匠心和视野。
——有思想的悦读 观世界 观众生 观自我——
在这个生活节奏紧凑的年代里,人们似乎每天都没有充余的时间去做完想做的事,但仍有许多人用坚定的意志,坚持每天至少挤出时间来发展自己的个人爱好。每天要挤出时间阅读,需要有决心和恒心。
在央小我们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位老师,张敏老师用阅读的方式来静心养性,排除疲劳,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不仅有助于挖掘出身上的潜在能力,也让心灵变得更美,教学变得更多维更有深度,生活更有情趣,生命更有意义。
张敏老师打卡式阅读和碎片化阅读同时进行,每天读书和吃饭睡觉一样,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读书类型,可分为三大类,一类和语文老师的专业相关。如王崧舟的《语文的生命意蕴》,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薛法根的《文本分类教学》。一类是儿童阅读的书,每一本推荐学生阅读的书,自己都会先买一本读。如《小王子》《佐贺的超级阿嬷》《城南旧事》《天蓝色的彼岸》《少年读史记》等。最后一类是所谓的“杂书”类,如《苏东坡传》《人间词话》《瓦尔登湖》《自在独行》《理想的下午》蒋勋的书、安妮宝的书等。
张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阅读打卡,一起讨论《天蓝色的彼岸》中的“死亡”话题,一起排练《爱丽丝漫游仙境》,一起进行丰富的阅读积分兑换活动。
读梁文道《一千零一夜》观世界,观众生,观自己。读舒国治的《流浪集》体会生活哲学,工作之余拥有生活的舒适和怡然自得。林语堂的全英文翻译而来的《苏东坡传》,仿佛是内心的召唤,人生可以如此大气、豁达、释然。贾平凹的《自在独行》投射出个人成长经历和骨子里的品格。而梭罗的《瓦登湖》让人意识到人与自然地亲近,并且在离群索居的生活中关照世间万物和自己的内心。
读叶嘉莹的《给孩子的古诗词》时,每一首诗张老师都进行了查找资料的标记,从背景、作者资料、诗意和诗情四个方面,更有趣的是读着。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标注了小燕子打油诗:前不见蹄膀,后不见烤鸭,念肚子之空空,独怆然而涕下。而张旭的《山中留客》,查找到他与李白、贺知章等好友列入了“饮中八仙”,人生需要酒精,心态很重要。从张九龄的《感遇》思考到了出世和入世,要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以出世的态度做人,做入世的强者,出世的智者。
  
 
 ——走出“末路” 探航启程——       
许婧老师分享了在“教海探航”中的获奖论文《儿童思维可视化的“末路”与“出路”》的写作思路。
许老师反思自身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教学时间有限,设计不合理,片面化的认为思维可视化仅仅是为了便于儿童记忆等问题。她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思维可视化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通过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借助问题引领、深度对话,让儿童学会数学地思维;充分调动儿童多种感官,借助图示、动手操作、鼓励表达,让抽象的数学思维“看得见”,让思维可视化成为教学常态。
许婧老师在思维可视化教学过程中,把专家的理论、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孩子学会利用语言的魅力将自己的数学观点表达出来,帮助学生数学思维的再构建。引领从多方面、多层次、多途径地进行探索,使思维可视化可行有效,为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思维基础。
 
 
——感受重奏的魅力——
谷茜老师以四年级音乐欣赏课《火车向着韶山跑》为例,分享教学中带领学生感受音乐重奏的魅力。谷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木管五重奏演奏的《火车向着韶山跑》聆听流于形式,难以留下深刻印象,怎样才能在教学中让孩子通过聆听清晰地辨别出五件乐器的音色?怎样让孩子印象深刻地感受木管五重奏这种表现形式呢?谷老师从一次偶然的灵感出发,学校管乐团排练之际,看到管乐团孩子各个投入,乐器彼此之间努力的配合 ,想到如果欣赏合奏的作品时,每一个孩子也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参与其中就会更清晰了解到作品各音乐要素,并通过感性的接触对音乐作品留下深刻的印象。
音乐课上谷老师巧设三条旋律作为聆听、合作的桥梁,用单簧管、长笛、圆号分别吹奏主题、风儿、火车滚动的旋律。学生逐一听辨后尝试加入歌词和拟声词模仿。通过声音的“重叠”让木管五重奏这一形式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真正的参与,让学生对音乐作品走近再走近,让身体、心灵在音乐相关要素的作用下,顺利的完成音乐学习的感受理解,而这种在课堂中的获得,正是学生需要持续发展的音乐综合品质。
谷茜老师在个人磨课反复研读教材聆听音乐,静心思考有想法随时尝试不断总结不同课型构建给老师带来更多的启示教学形式的丰富,思考的深入,带来更多的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打开不同的音乐之门最终现形式清晰、高效片段课型以欣赏为主的完整课型再到凸显个人教学思路风综合课型每一次经历都是一次成长
 
 
                 ——后记——
陆文琦副校长点评“你在你读的书中”,教师读书形式新颖,身边小伙伴的读书分享让我们见贤思齐,读书伴教师成长,争做有思想的读书人。
林虹校长倡议每一位教师让自己的心火热起来,教学贵在有惑,在困惑中实践,寻找策略,追求创新,验证提炼,固化成果,形成自己教学风格,让教师的职业生涯更丰美、更精彩。
三月,我们的心充满着明媚的阳光,回响着悦动的音乐,氤氲着诗意的灵感……
之舟荡教科研之海的那片蔚蓝里,摇篮般地享受那一刻美妙的时光。拥有充满梦想和激情的心灵,从真正的意义上享受教与学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