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中央路小学

让提问更有效

  • 发布时间:2015-09-30 15:27
  • 发布人:
  • 作者:栾静
  • 浏览量:16686

 

让提问更有效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研究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而引导的主要途径在于提问。实践表明,很多特级教师、名师的课堂区别于普通教师的地方,就是更加擅长于通过教师的课堂提问,来引发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精彩对话的。可见,有效提问是重中之重。然而,课堂提问对于我们的数学教学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和作用呢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有哪些“低效提问”的现象我们该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论述。

 

一、有效提问的定义和意义

“提问”即提出问题求答。有效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从教师的教学看,有效的课堂提问起着传递教学信息、反馈教学信息,教师从而调整教学方案等积极作用。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课堂提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包括: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思维;经历思维过程;培养相关能力;巩固所学知识等。正如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卡尔汉所说——“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二、当前课堂提问的现状

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长期观察和资料收集,发现课堂提问中存在一些问题: 1、课堂提问的次数过多,问题多而琐碎。2、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3、提的问题过大,学生无法准确理解题目的意思。4、提问后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5、没有预设提问后学生的回答,对课堂的生成处理不好。6、提的问题没有深度,只是简单的对答,对学生思维发展无用。7、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

要想避免课堂提问存在的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提问有效、高效,从而达到锻炼学生思维和提高教学成绩的目的。

 

三、关注提问内容,精心设计高效问题

1、问题要符合教学目标。课堂是千变万化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机智,根据情况的变化,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避免一味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而调整教学策略。当学生的回答出现偏离题意时,教师要扭转方向,把学生引上正路。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时,应用一些疏导性、铺垫性的问题,以适应学生的水平发挥。

2、问题要贴近学生生活。日常生活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源头活水”。运用学习生活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往往会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品德的提升总是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关,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是最有效的。

3、问题要适合学生语言表达。对一些“不确定化”的问题,能够做到分解,化难为易。“该教该学的就教就学,不该教不该学的不教不学”。教师不仅要能提问题,还要教学生提问,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语言,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问题提出时可以增加材料的输入,但需要增加趣味性、通俗感,解决学生“没话说”的问题。

4、问题要符合学生能力水平。在问题设计时必须经常“蹲”下身来看看学生,对学生的原有认知、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水平等有个透彻的了解。提问时,不要强迫学生回答,这种做法不能产生水到渠成的效果。学生在下面思考。老师对问题的设计初衷虽然感觉很好。但课堂内学生对问题的回应往往过于笼统令教师失望。这容易暴露出问题指向明确性与答案多元化之间的矛盾、问题设计开放性与教学目标明确性之间的矛盾。因此,教师要切忌在学生力所不及时跟进问题,提出问题切忌大而无当,切忌内涵与外延不明确,提出的问题千万别让学生感觉无从下手。

5、问题要反馈学生心中的疑惑。关注学生的回答意味着教师必须学会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待问题。真正的有效提问应首先落实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的了解,提出的问题符合学生能力与水平。提出能紧追学生的反馈,能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的问题。特别是当教师听了学生的回答,发现其认识还是肤浅、粗糙、片面、零碎甚至是错误的时候,就应紧追不舍再次发问,促使并引导学生就原来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或由表及里,或由浅入深,或由此及彼。或举一反三,直到理解变得更加准确、全面、细致、深刻为止。从教师方面看,采取有效的追问,便于教师监控学生的理解程度并提供反馈,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关注提问形式,变换方式提高效率

1、追问,就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追问是课堂教学中对话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教师在动态发展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地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并能随机应变地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思维作即时的疏导、点拨。在课堂上追问常常表现为有张有弛,适时、有创意的追问是教师课堂机智的充分表现,不仅可以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广度与缜密度。所以,当学生的回答停留在表层或思维不开阔的情形下,可以适当采用追问。例如在教学《认数》这一课时,我提问“万位站在哪里?”,学生1回答“在第一个。”,学生2回答“在第五个。”此时学生的眼里只有学过的这五个数位。接着我追问“为什么他们的答案不一样?”学生回答因为他们数的方向不一样,从左往右数时是第一个,从右往左数时是第五个。我又追问“应该用哪种数法?”学生通过比较回答“应该从右往左数,站在第五个”,我再次追问“为什么要从右往左数?”学生明确回答“因为左边的数位还有很多,只是我们没学过,所以万位不是第一个。”通过这一段一而再再而三的追问,学生不仅明白怎样用规范的语言描述万位的位置,更知道了数位不只是现在学过的这几个,还有很多,将现有知识与后面的知识建立了联系,埋下了伏笔。

2、反问。反问就是从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给学生以判断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正面设问;也有从问题的反面设问。高明而有效的反问,能起到揭示矛盾的作用,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也是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不时地通过提一些刺激性问题来引起学生的重视,能促使学生思考。考虑到学生的智慧,我们必须确定一点,我们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导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已经正确的答案中再理解、辨别,有利于提高学生善于思考和比较鉴别的能力。

3、错问。学生回答问题并不都是保持长久的亢奋状态,也有不积极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故意露出差错,创造矛盾来调控课堂气氛。错问不是随处可用,错问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奇心,引起思考。错问的目的是考验学生是否坚持自己的观点,以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巧妙的错问会促使学生寻找书中的句子来证明自己的说法,达到对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也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不会一知半解或不了了之。

 

五、关注提问细节,以求达到事半功倍

1、有问有答,注重评价。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和问题设计、提问方式一样重要。对学生回答不能予以及时适当评价的问答,起不到思维推动的作用。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评价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情绪变化,影响着互动生成效果的产生。当然这种评价不是盲目而随性的,不能为了听到不同的声音而不评价,也不能因为听到了不同的声音而乱评价。要让评价有力度,有效果,在生生、师生的互动中生成新的课堂资源,那么评价的适时性就要体现出来。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信息的传递到信息的反馈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师的评价要看准时机。结论过早学生一拥而上,盲目跟从,不利于学生的深入思考,太迟则会让学生找不准方向,从而浪费不必要的时间,所以要求教师要反馈迅速,不但需要评价及时,更需要正确的诊断和指导 。

2、精炼提问语言。教师的言功底要厚,表述得当,措词清新,必要时画龙点睛,一语道破,有时要风趣幽默,有时则要言简意赅。数学课堂上更要求语言明白简练所谓明白,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使学生明确地知道教师提问的内容。所谓简练,即语言简洁清楚,干净利落,恰到好处,那种罗罗嗦嗦的冗长叙述,只能让学生昏昏然,抓不住提问的要领。

3、精心研究学生,做到因材施问课堂提问,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强烈竞争意识,从而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转而推动每个学生更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

 

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课堂提问在数学课堂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有利于新课改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