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中央路小学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对话教学的实施策略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研究阅读教学的“对话”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具有积极意义。“对话”强调通过师生之间平等、宽松的交流互动来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和自由发展的活动。它是在人格对等基础上的心灵相约,是相互信赖氛围中的精神交融,也是教学相长情境下的切磋探讨。那么 如何有效而科学地组织 “对话”呢?
一、创设情境,与文本对话
1、在变换人称中体验。 “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我们应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化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融入文本,体验人物内心世界,设身处地的去体会、去理解,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兴趣和疑问,进而发生对话。在教学《最佳路径》一课时,为了进一步领会课文内容,我要求学生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来读。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课文内容作适当的添加,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他们纷纷举手,争着读“我”的故事,读得情真意切。
2、在置换角度中思辩。语文教材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很多,而我们在教学中却很难面面俱到,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搜寻文本的美点和亮点,再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体验和感受,有的时候,小小的点拨,往往能激发学生通过思辨迸发出绚烂的火花。我在讲授《三顾茅庐》课时,在尾声设计了“放飞想象”这样一个环节。刘备和诸葛亮的相遇,是一个历史的相遇,很多事情会因为这次的相遇而改变。刘备和诸葛亮中请大家挑一个人物,想象自己就是他,来说说在这次相遇中,自己想到什么?说了什么?还要怎么做?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这个看似简单却很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学生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领悟,丰富了课文内容, 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精神。
3、在置疑中探究。现代教学注重让学生自主发现,但教师的巧妙引导也是十分重要的,新理念教学不主张什么知识都“告诉”,教师主要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向文本置疑,同文本对话。如在教学《祁黄羊》一课时,初读课文后,我设问:“关于课文,你有什么疑问?”一生置疑:“中军尉是什么职位?”学生课前通过上网、查资料,很快得出了结论, 再设一问:“读了课文,你现在想说些什么?”学生设身处地,各抒己见,有的说:“这么有权利的职位,他为什么不先举荐自己的儿子?”有的说:“让他的仇人担任这个职位,他们一家要有危险了!”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经教育点拨引导后,成为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学习,不仅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且借此问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 自主实践,与心灵对话
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与心灵的对话,发现自己的学习潜能,萌发学习的主动意识,在阅读实践中感悟语言文字,获得读书的方法。
1、阅读教学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使学生的思想获得解放,从而倾心去参与阅读实践。《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要解放学生的思想,构建一个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心情舒畅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张扬,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读书、去思考,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感,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最优化。
2、阅读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选择的权利。“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新的体验,就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当好“ 主角”。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课堂中只听到教师的声音是可悲的。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书,通过朗读、默读、自由读等不同形式,把课文读通,读熟,读懂。不仅逐步形成阅读的能力,而且能够去体味文章的喜怒哀乐,感悟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从而受到教育和启迪。
3、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这是学生通过语文实践获得独特体验的真实再现。我们应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 学贵生疑”,而且“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是学习者,更应是提问的主角。我们可以用“ 你还想知道什么”的形式,把实践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拓展思维的空间,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满足学生求知的愿望。前提是课前要让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或进行观察,初步具有收集信息的能力。
三、合作学习,与他人对话
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与他人“ 对话”,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懂得协作的重要性。
1、与教师合作。这是阅读教学中“ 对话”的重要形式。阅读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教师不但要善于与学生合作,还要善于鼓励学生与教师合作。阅读教学中,在学生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句子,交流问题过程中,教师要予以认真关注,对学生的生成及时予以肯定,对不足、不完善或错误的地方,应委婉指出,让学生及时纠正。此外教师还应带领学生在平等对话的情境中学习。这样,学生容易与教师沟通,乐于参与教师安排的学习活动,成功地与教师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2、与同学合作。课堂教学是一个学习的群体空间,我们不仅要求学生个体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勤于钻研,敏于发现,还要求他们在群体活动中能够自律,善于与他人合作。研究表明,同龄伙伴中的互动具有无法替代的教学价值。这首先是因为同龄人往往具有相似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法,他们有丰富的共同语言,容易互相理解、交往与沟通。其次,在生生互动中,每个学生都处于相互放松的状态之中,他们不怕说错了被人笑话,容易找到自信,容易激活思维,拓展思维空间。此外,通过互助、合作、探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使对话双方学会关心他人,与人沟通,增进了解,促进全面发展。
四、 探究成长,与社会生活对话
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回归生活,教师应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据,把阅读教学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利用文本学习语文,又利用语文学习生活,由课堂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迁移,与社会对话,与自然对话,与历史古人对话,与未来对话等。在阅读教学中,根据需要,让小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很有必要。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适当地进行探究学习,养成探究习惯,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愉悦感和充实感,如在学习《三顾茅庐》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去搜集故事发生时代的资料,一起走进那个群雄纷争,三国鼎立的时代——与历史、古人的对话。这样做,既紧扣文本,又融入生活,把鲜活的生活之水注入阅读教学之中。
走向“ 对话”的阅读教学,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的价值追求,触动学生的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心灵世界,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学习语文的新天地,发挥了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