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中央路小学
信息技术教师,你会反思么?
每一个教师,在泼洒着自己的教学画卷时,内心总是在追求着完美,如同一个舞蹈演员,在舞台上呈现给观众的一定是最美的舞姿和如诗情画意般的艺术境界,或朦胧含蓄,或热烈奔放,或亲切可人,或摄人心魄,这就是教师的魅力。
那么,这种令人神往的教学境界从哪里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师能够在教学之后从各个角度审视自己,发现教学中的智慧和偶尔闪现出的教学灵感,同时也在不停的寻找教学中的失误和不足,思考解决的办法和措施,进而修正自己,提升教学境界。这种在教学之后的审视行为,我们称之为教学反思。
小班化教育是介于群体教育和个体教育之间的教育形式,它不仅是班级人数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小班化”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到底教什么、怎么教,怎样体现“小班化”的特点和优势,怎样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快速、有效,这是我们值得反思的地方
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不断的寻找新的途径,从而充满创造,体验创新的过程。一旦满足于教学定势的便利,教学也就失去了生命。
信息技术学科有其内在的特点,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应该顺应这种特点去开展教学。反思,特别是经常的反思、系统的反思,会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的局限,突破狭碍的限制,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进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教学反思能帮助你进入理想的教学境界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首先,教学反思能帮助你发现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尤其是在处理一些具体问题时的教学智慧,经常进行一些教学反思,可以让我们享受教学的成功乐趣。当然,教学反思行为如果仅止于享受成功,就显得太没有深度了。如前所述,教师自身没有进步和发展,学生也就只能像推磨的驴--原地打转了。
教学反思的第二个功能,就是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了,套用孔子的一句话,叫做“教而不思则罔”。时下有相当数量的教师,每天拿着课本去上课,尽心尽力,兢兢业业,不可谓不勤苦,但教学却总是平平淡淡,缺乏个性。什么原因?缺乏教学反思所致。
教学反思的第三个功能,就是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教师首要的问题就是学习并吸收新课程理念,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同时,实现自己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进步了,学生才能获得较大的进步。
那么我们信息技术老师,是否也经常反思呢?在反思的过程中有哪些好的方法?获得了怎样的收获?我们不妨从自身教学实践的角度整理一下认识。
一、反思的内容:
反思的内容,我们可以围绕以下问题进行:
1、教学中所应用的方法和模式是否有效?
2、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是否实现?
3、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发生了变化?
4、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否发生了变化?
5、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6、如何稳固信息技术课的地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反思的时间:
小班化教学空间相对增加,教育关照度增加,学生有了更多的动手、动口、 动脑主动参与时间,可以真正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与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成为现实。我们更应该通过反思来建立反思的模式。
1、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和前提。每当我完成一个课例的设计后,总会不停的去想象实施教学过程的情景,反思包括导语在内的教学各环节的预设是否科学、合理;自己的教学观念是否正确、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是否理解教材、活用教材;对学生需求估计是否合理;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实际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是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实现知识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相统一等等问题。
2、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时时处于高度紧张活跃的状态,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思考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师生或生生互动是否积极有效,教学行为是否得当等等问题,并积极思考如何利用课上资源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进程,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与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高质。
3、课后反思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进行课后反思要做到“当堂思效”。即在上完课后思考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存在那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有哪些方面作的比较成功或对今后的教学有帮助、有启发,学生哪些内容掌握得好,哪些部分有困难,哪些学生学得成功,还有多少学生需要指导等;同时,也应该坚持“阶段思效”,即对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三、反思的方法:
1.增强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提高教师反思技能
教师应树立起现代教育的信息观,具有危机意识,要了解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检索技术,如何鉴别、选择、整理、运用信息,进行信息创新,如何写科研小论文,培养从细微处发现有用信息、能见人之所未见的能力,激发批判、反思与创造性思维。
2.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拓展反思思路
网络明显的优势在于其拥有无限的信息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及多媒体的技术优势,获取更多不同方面的经验教训,拓展自己的反思渠道,提高自己的反思层面和水平。
3.利用教学日志,促进教师自我反思
撰写学习与教学日志是教师反思的重要方式。教学日志生动地再现教学中欢乐与忧虑的事件,也可以记录一些失败的教学片断,还可以记录平时的学习思考片断,使思维的动态性得以保留与展现。博客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反思记录工具,坚持写博客可以让我们记录下我们的成长的过程。
四、写教学反思的注意点:
1、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教师们多数处于实践研究层面,因此要重视发挥自已的优长,找准“反思”的落脚点。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其次“反思”要有结合实际教育资源意识,有了实际的教育资源意识,“反思”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
2、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反思”并不是仅仅只是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整个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3、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新课标是一种理念,实践是在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理念又是在实践的论证下发展的。“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价值。
4、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反思不仅仅只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该有对“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
“小班化教育”强调的是教育的均等性、充分性和个性化。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增加小班化教育的弹性,充分体现课程与教学的多样性、选择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才能接近并逐步实现小班教育的目标。
总之,坚持经常性的课堂反思,坚持经常性的反思交流,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接轨,真正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信息技术教师们,你们会反思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