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中央路小学

数学自组织课堂研究与实践: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 发布时间:2021-03-15 15:20
  • 发布人:
  • 作者:许婧
  • 浏览量:7566

        周四下午,基于区域“社会化学习”理念,央小数学团队进行自组织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首先,杨飞老师带领六(4)班的孩子们共同学习了“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课堂上,小组共学呈现了全面开花的状态,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小组共学,数学团队的老师们则深入每个小组,细心的观察每个小组的共学情况。六(4)班的小秧苗们用画图、枚举(取中枚举、直接枚举)、假设、方程等策略,智慧的解决同一道鸡兔同笼问题。在方法多样化、个性化的同时,同学们对待问题深入思考,提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如:假设全是大船,题中算出50×10-42÷(5-3=4(条),怎样知道这4条船是小船?为什么假设大船先得出来的是小船只数?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快速的解决“鸡兔同笼”的类型题?等等。

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杨飞老师,收集小组共学解决不了的疑问,抓住关键问题进行全班交流,对于“为什么假设大船先得出来的是小船只数?”这个难点,杨老师循循善诱,不断的追问每一步算式表示的含义,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假设全是大船先得出来的却是小船只数;对于“除了画图、枚举的策略,还有更好的策略解决问题吗?”在全班的交流过程中,方法不断优化……整节数学课,同学们会表达、会倾听、有回应、有补充、有质疑,真正做到了学习的“自组织”。

接下来,数学团队的老师们以杨飞老师基于“社会化学习”的自组织示范课为例,展开热烈研讨。交流汇报中,老师们用极具现场感的发言再现了小组共学中的精彩片段,不约而同地发现:每个小组都做到了深度合作,即便有没听懂的,组员会主动提出,其他同学很耐心的为其讲解,确保每一个都不掉队。一节示范课,带给数学团队的老师们太多的感触与惊喜,同时也有自己的困惑,如:小组共学时,组长的带头作用应该如何培养?小组共学的内容,是否需要在全班讨论时再次呈现?组长的长期引领会不会造成组长霸权?怎样筛选出优质问题?怎样在小组共学中关照到后进生?……针对老师们的疑惑,社会化学习的先行者杨飞老师,用发生在自己班的一个个小故事,生动、耐心的解答。

最后,张利洁副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张校长指出:基于“社会化学习”的自组织学习样态,真正改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每位老师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对“自组织课堂”进行班本化的实践,从儿童特点出发、从学科特色出发、从学习本质出发,让每个孩子变的善思考、会表达、敢质疑,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