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中央路小学
中央路小学2014科学夏令营之:拯救宇航员S博士
学生类型: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
学生人数:30人
活动简介:
通过引人入胜的情节设定,将空间几何学的科学探究建立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上。通过一天的探究,学生能通过动手制作,了解多边形的二维与三维的有趣知识,团队合作进行设计与模型制作,最终搭建成大型的太空舱模型。与此同时,配合紧张刺激的太空营救任务,穿插相关科学纪录片,活动在精心设计的视频与音频中推动情节发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一、欢迎辞
二、展示活动情景设定(8:30-8:40)
播放《地心引力》电影预告片片段,介绍情景。
本次活动情景设置取材自《地心引力》:美国地球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出舱进行器械维修时,遭遇太空碎片袭击导致飞船爆炸,一名女宇航员S博士漂浮在太空中急需援救。唯一的方法是帮助他们登陆离他们最近的中国天宫空间站,才能乘坐神舟飞船返回地球。
中国天宫空间站的机器人,需要在中国国家航天局的年轻科学家们(参加活动的学生扮演)的远程指导下利用有限的材料搭建太空舱进行援救,但是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制作太空舱,需要科学家在地面由肢体遥感的方式直接操纵机器人搭建太空舱。
科学家(学生)需要迅速组建项目组,研究出一套方案,设计出图纸并制作太空舱模型。
三、分组与破冰(8:40-9:20)
1. 游戏分组
确定小组组名、队员组名。
【提示:注意分组搭配高低年级均衡分配】
2. 小组破冰活动
破冰热身小游戏,组员间彼此熟悉,为团队配合的探究互动做准备。
三、营救任务:寻找营救方案 (9:30-11:30)
1. 空间站的困难:有限的材料
通过一些基础几何图形的制作,让学生对活动中涉及的一些几何图形的特点,不同几何图形之间关系。
2. 迎难而上: 从二维到三维
学生在对相关几何图形有一定认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用基础二维几何图形搭建成三维立体几何模型,建立从二维到三维的空间感。
3. 性命攸关:制作太空舱小样模型
学生利用正五边形和正三角形,进行太空舱小样模型的搭建和测试。
四、午饭及休息(11:30-12:30)
五、科学纪录片(12:45-13:45)
1. 观影
通过宇宙及航空相关的科学纪录片,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兴趣,并继续为本次活动的背景设定烘托气氛。
2. 讨论
关于纪录片的几个趣味小问题讨论。
六、科学活动(14:00-16:00)
1. 生死时速:制作太空舱模型
学生进行太空舱的搭建
2. 发送太空舱
学生完成搭建,每两组的成果拼接成一个完整太空舱,共能搭建成3个大太空舱。
学生与教师配合,模拟营救过程。(根据时间确定是否需要本环节)
与开头情景呼应,通过视频或音频收尾,美国宇航员电话录音致谢。
七、 总结与分享(16:00-16:30)
1.特邀科学教育专家点评学生作品,总结和提炼活动价值。
2.学生以小组团队为单位,分享活动中的收获,与自己的作品合影留念。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