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中央路小学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

  • 发布时间:2015-07-09 19:52
  • 发布人:
  • 作者:系统管理员
  • 浏览量:15522

培养习惯从每一个细节抓起

——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有感

 

暑假期间,我学习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这本书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刘儒德及他的研究生们共同编写的,书中介绍了64条心理规律和效应,把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和法则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案例来介绍,阅读时能让我激活了自己熟悉的先前知识经验,从而受到智慧的启迪。

书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蝴蝶效应。气象学家洛伦兹在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到:一只蝴蝶在巴西丛林的一朵花瓣上轻轻扇动一下翅膀,有可能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细小的因素与看似完全不相关的巨大复杂的变化之间存在紧密的因果联系,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这就是蝴蝶效应。蝴蝶效应之所以产生,一方面是因为蝴蝶成了杠杆的支点,起到了放大器的作用,引起了杠杆效应,另一方面是因为蝴蝶本身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东西,因此有机会暗暗“滋长”,再一方面,蝴蝶效应是通过慢慢积累产生的。“蝴蝶效应”告诉我们:要特别注意初识状态的微小变动,要对这方面的微小变动保持高度的敏感。

同样的,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亦无小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性格的基础。学习方法只有以习惯的形式固定下来,才能真正成为方法,显现出应有的价值。我们需要抓住身边的每一个机会,让好的学习习惯暗暗“滋长”,通过时间的慢慢积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譬如在培养思考习惯时,老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还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老师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猜想、联想、发散思维、推理、操作、实验、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言语,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在参与、经历数学知识发现、形成的探究活动中,善于发现,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质疑问难,是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磨刀不误砍柴工”,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会提高孩子的学习力。作为老师,需要给予学生的有太多太多,所以我们必须抓住每一个小小的细节,每一次的机会,慢慢的,润物细无声的培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