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中央路小学
2022年度述职报告
南京市中央路小学 副校长 袁卓然
回首2022年,似乎就在弹指一挥间匆匆走过。打开电脑的文件夹,梳理12个月的脚步,设想与实践、成果与收获、反思与成长……这些词语萦在脑中,久久不能平静。
一、践行三维育德,让德育工作有章法
今年,我们的德育工作继续立足“三维育德”理念,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学习实践、扎实做好常态德育活动、规范开展少先队教育的基础上,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特定节假日,整合优质的德育资源,开展一系列种子节活动。结合此前的思考,我们在德育活动的主题、目标的安排上更加注重学生的深度体验,关注不同年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德育策略,注重班主任(辅导员)的个性化落实。同时,我们扎实做好具有央小特色的德育品牌建设,如“小秧苗讲四史故事”“书香家庭”“老少同台演讲”等,均能坚持高品质地开展落实。2022年,李书路、靳淼淼等15名学生获得江苏好少年等荣誉,杨春燕、赵莉莉等18位老师被授予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怎样让德育工作更有章法,走到学生的心中,始终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二、发展教师团队,让青年教师走出来
央小的教师队伍和谐上进,有很强的凝聚力。班主任作为教师队伍中更为关键的一群,该怎样进行建设,进而实现经验向理论的转化,“新手”向成熟的转变呢?2022年,我们继续立足班主任团队建设,以每月主题式的交流促进老师们的智慧碰撞和提升。在德育部门的引领下,董秀梅、贾颖秋、佘小燕等资深班主任走上“论坛”,为青年教师答疑解惑,而职初班主任则由德育处安排了专门的师父“领进门”,我们还专门安排了开学一个阶段后的“回头看”,以了解职初班主任面临的真实困难,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持。2022年12月,袁野老师代表玄武区参加了四城区首次德法会课活动,韩雯倩、王艺璇、王之涵、蒋玲玲等新班主任教师也在组内教研和带班中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步。
三、推进课堂研究,让思索成为新常态
除了德育工作外,我分管学校的语文教学工作。在陆文琦校长的高位引领下,央小语文团队始终保持着昂扬奋进的姿态,不断深入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2022年,我们立足作业设计的研究,获得区级特、一、二等奖;立足统编教材的单元题例开展微课设计并获区级一等奖;结合2.0课堂实践,我们的张振玲老师将信息技术与习作相融合,张敏老师打破传统书法课堂的界限,以新技术撬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在这些荣誉背后,是央小语文团队扎实的“研训”二字:周二下午的大组研修,从课堂到思索,既有大胆实践的课例,更有观点犀利的辩课;周四的青年研修,立足“双新”开展探索,一节课两次执教,无论是执教者还是观课者都得到启发;每周四上午的软笔、贯穿整个学期的粉笔研修室、青年教师主题阅读,都在默默地滋养着每一位央小语文人。
四、尊重学生个体,让更多需求被看见
参与随班就读研究以来,央小一直处于玄武区乃至南京市的领先水平。截止2022年10月,中央路小学参与随班就读的特需学生共计15人,为了给这批迟滞的小种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央小以融合教育资源中心为主阵地,开展了一系列学习中心的专题教研、互访、展示活动,不断提升专业素养。2022年,央小全体教师参加了“中国融合教育推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项目”的研究。在2022年“融合教育好故事”征文活动中,本人撰写的《谢谢你,“笨小孩”》获得市级一等奖,徐艳老师、邹雪梅老师、徐姗姗老师获二等奖。
五、严守廉洁纪律,落实意识形态责任
2022年,本人严格遵守法纪法规,坚决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在工作中坚持做到廉洁自律。在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我不断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政工作,优化育人环境,营造校园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
回望2022,我与团队的小伙伴做了一些工作,但仍有需要回顾梳理和反思提炼的,主要有两点:
第一,最不满意的一项工作,是学生走廊喧闹现象的教育,还停留在批评教育的“应对层面”,没能深入学生心中,实现真正的“禁于未发”。
第二,急需提高的,是平时工作中沉淀下的思索还不够充分,参与到教育科研中的面还不够广,这些都提示我:今后的工作开展中,还需要在进一步的梳理和总结中提升品质,为常态化的工作开展产生更有价值的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