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中央路小学

好课引领 思索前行

  • 发布时间:2019-11-15 11:22
  • 发布人:
  • 作者:张敏
  • 浏览量:2514

本学期学校语文组在统编教材的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开学以来,老师们参加各类统编教材培训活动,学校也积极开展了相关的校本研修活动、青年团队研修活动。但是老师们对于统编教材依然有不少的困惑,大家都很想看到一些优秀的课例。 11月12日周二下午,学校特邀了黄雅芸老师和张军老师,来上示范课,一听说有“好课引路”的活动,老师们都特别开心,齐聚一楼萌书房,认真听课,悉心学习。 第一节课由张军老师执教统编版五年级《父爱之舟》一课,张军老师,是江苏省教学名师、省第五期“333工程”培养对象、“长三角地区”教育科研优秀个人。张军老师的课堂通过梳理父子之间的事例,紧扣单元要素:关注事例中的场景描写和将父子之情融在语言文字的细节里,课堂中张老师带着学生走进文本,细细品读文字中的细节,体会文字背后的情,课堂后半部分,老师将课堂教于学生,让学生做小老师上来讲讲自己的发现和感受,而老师坐在台下,认真倾听,适时补充引导。最后将课文中的时间与场景,父亲爱“我”的细节,和“我”的感受,做成三纵列,将关键词句进行梳理总结。升华文章的中心。课堂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 第二节课,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黄雅芸老师,首先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四季之美》为例,进行示范教学。黄雅芸老师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心中的四季,由此引出文中描写四季的特点之处,紧扣“四季”,分别从“特定时段”和“动态景致”两个角度,和学生一起体会这篇散文的独特韵味,体味作者写作时的情境和心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黄雅芸老师用亲切交流的方式和学生互动,她诗意而优美的语言表达,让整个课堂充满了人文性。 在观看黄雅芸老师精彩的示范教学后,她用这节展示课进行“小学语文统编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四季之美》为例”的主题讲座。她以自身备课、反复试上、设计《预习单》等亲身经历强调备课从教学目标、单元语文要素和课后思考练习三个方面整体把握;课堂教学是由学情决定出发、单元语文要素作为核心目标、课后思考练习题为学习内容发生的。《四季之美》是一篇随笔散文,黄雅芸老师肯定了王荣生教授提出的“散文是不祈求成为公认”的观点,在进行散文阅读教学是要“用自己的心感受作者的心”,还提出一些教学注意点。立足散文教学特点,黄雅芸老师回溯整个备课过程总结:语文阅读教学应从整体入手,精准把握每篇课文的坐标,让语文老师真正成为统编版教材“实践的主人”。 讲座之后,老师们坐在一起研讨、交流。袁卓然校长助理说:“张老师的课学生在课堂中有参与感,学生对于场景和细节的体会很自由,整个课堂洒脱自然。尤其是庙会环节处理得好,走进了学生的内心。”哈丽老师说:“黄老师的课堂是一种挑战,体现了语言设计的美,人物形象智慧的美。我们日常在处理部编版教材会落在单元语文要素中,而会忽视语文味和文字美,在注重策略的同时也给老师启发要整体感知,引领学生感受文字背后的魅力。”佘小燕老师这样点评道:“黄老师用自己的心带着学生感受文字的美,带着学生感受作者独特的视角观察中的四季特色,引导学生朗读想象画面,作者笔下的几种夏夜,黄老师通过简练的三个字,提炼出夏夜的美。学生沉浸在情境中,课堂效果很好。张老师的课堂上着上着将自己隐藏,将课堂还给学生,关键时刻老师并没有离开课堂,而是恰当的引导。”朱小飞老师说:“黄老师的课堂不留痕迹,问题意识强,读书有疑,读书存疑,给人启发。张老师的课堂有文化味,板书也有意思,最后呈现一条小舟形状,让人眼前一亮。” 最后陆文琦校长和林虹校长作总结发言。陆校长认为两堂课都抓住了核心问题,来自学生的真问题,来源于学生本身。《父爱之舟》的场景是呈现在作者梦中的,对于学生来说怎样的场景印象最深?可能链接学生生活的,可能第一课时的学习,拉近与文本距离,给学生带来新的感受。张老师的课堂也是“若隐若现”。黄老师的课堂中“原来如此”仿佛点睛之笔,学生的感受也是独特的,书写也是独特的,对于学生的阅读和成长,都有很好的作用,整堂课的朗读和感受都尊重学生的独特性,给老师备其他课有了很好的参考。林校长总结:“黄老师的课堂让我们意识到统编版教材中有各种各样的语文要素和要求,如果都装进教学的篮子里,会给学生满满的负担,这两节课堂给人启发,课堂尊重儿童的学,将学生放在第一位,让学生成长。好课应该有丰富的意蕴也要有清减的呈现。对于文本解读要求真,追求课堂的真价值。课堂还要把握好无用的和有用的,看似无用的情感也是需要的,也是今后我们应该好好思索的。”